把握制藥行業轉型升級中的投資機會
日前,第三批全國藥品集中采購中選結果公布,中選產品平均降價53%,最高降幅在95%以上。在中國健康傳媒集團中國醫藥報社與各大證券公司(資本)攜手推出的“對話·醫藥資本圈”第四場直播節目中,浙商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大健康組負責人孫建認為,集采等政策并不會對制藥行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造成太大影響。
“目前,我國醫藥、醫療、醫保的相關政策都逐步跟國際接軌,醫藥板塊呈現出全球接軌、替代升級的態勢。在轉型升級中,無論是創新藥還是仿制藥,無論是在研發還是在生產環節,都有很好的投資機會。在產品端,創新藥已也進入收獲期?!睂O建說。
醫藥行業進入產品端升級階段
孫建從中觀數據和行業政策兩個方面,對制藥行業進行了分析。
從基本面來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對醫藥行業的生產經營、消費服務造成沖擊,醫藥制造業增速大幅下滑。今年1~3月,醫藥制造業收入增速下滑至-8.9%,利潤增速下滑至-15.7%;1~4月,醫藥制造業收入增速為-5.6%,利潤增速為-7.4%,下滑幅度明顯收窄。
孫建認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逐步消退以及復工、復產的推進,醫藥行業呈現明顯復蘇的趨勢,而且這種“明顯復蘇”的趨勢在整個制造業中極為突出。
醫藥行業是受政策影響較大的行業。孫建表示,對產業政策的理解要結合醫藥、醫療、醫保三方面的政策進行全面解讀。
孫建對制藥行業1998年以來的發展進行了簡單分析。他指出,1998年到2006年,由于醫保制度不夠完善,我國就診人次、住院人次并沒有大的波動,醫藥行業發展平穩。2006年以后,隨著醫保覆蓋面逐步擴大,醫藥行業發展迅猛,“但這并不代表醫藥行業是在健康發展”。
孫建表示,一般來說,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一定會誕生極具競爭力的企業,同時淘汰競爭力弱的低端企業,行業集中度出現提升。但我國以仿制藥為主的醫藥行業除了個別年份,企業數量并沒有出現過明顯下滑。
“醫藥行業在2018年以前是‘痛并快樂著’?!睂O建直言,由于仿制藥在過去近20年一直享受比較好的定價自由,很多藥企得以生存。但由于缺乏原研替代能力,醫藥行業中并沒有出現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有80%企業盈利在1000萬元以下,甚至更低。
“從2018年開始,醫藥行業進入產品端升級的階段。”在孫建看來,醫保支付改革等帶動了產品端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藥品集中采購等相關政策的推進,是醫藥行業市場競爭的開始。盡管中選品種價格大幅下降,但如果企業的某個品種是臨床剛需,依舊可以保持良好的定價定位。
API和CXO率先受益
孫建認為, 在接受投資上,API(原料藥)和CXO(醫藥研發或者生產外包)首先受益。這兩個行業有共性,即特色原料藥、醫藥外包作為醫藥制造、研發的服務方,和國內的下游制劑產業的制造、研發并不存在緊密的上下游關系。
“特色原料藥屬于在全球較早經歷比較極端價格管控的細分領域,其景氣度持續提升是來源于‘前向一體化’戰略,即基于所處領域的規?;蛘呤袌龇蓊~的優勢,往下游擴展?!睂O建說。
孫建認為,“前向一體化”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在所處的領域具有規模性或者占據較大市場份額;二是下游的行業集中度出現提升趨勢。只有這樣,上游才能進行性價比高的并購,充分放大規?;蛘叱杀緝瀯?,甚至增加下游產品的差異化。
“我國在中間體、原料藥環節具備全球規模性優勢,而制劑環節基本上沒有。在自上而下產業一體化的擴展過程中,中間體、原料藥公司更具有優勢。”孫建表示。
基于中間體、原料藥企業“降維切入”、沿產業鏈向下游擴展的邏輯,孫建認為,從結果上看,上游真正有規模的中間體、原料藥企業會迎來盈利能力的持續提升;同時,隨著資產利用效率的提高,凈資產收益率(ROE)呈現持續提升的趨勢,“特色原料藥行業未來景氣度將持續提升”。
孫建同樣看好對國內CXO中長期的投資機會。對于CXO,有人認為其受益于國內企業研發投入的增加。但孫建認為,中國的臨床CRO、藥物安全性評價業務確實是中國市場紅利帶動的,但一些醫藥外包頭部公司更多的收入則是來自離岸外包。
孫建認為,國內CXO企業全球化參與程度、需求端驅動的差異、技術積累迭代階段差異,使得對國內醫藥外包板塊的投資主線也存在差異。
供給端進入兌現窗口期
孫建在直播中表示,創新藥等細分領域值得持續布局。
“受益于國內融資環境利好,本土創新藥標的持續豐富。不少創新藥經過價格談判成為醫保品種,近兩年也逐步進入兌現階段?!睂O建說,這些都給創新藥帶來極好的投資機會。
數據顯示,本土創新藥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數量持續創新高:以今年第二季度為例,IND申請數量實現井噴,國內化學藥、生物藥以及進口生物藥IND申請數量較去年同期均實現翻倍增長,且國內產品申請總數遠超進口。
“隨著臨床試驗的逐步推進,國產創新藥的新藥上市申請(NDA)及上市數量有望在5~10年內全面反超進口,創新藥市場格局將重構?!睂O建指出,目前國產創新藥NDA的數量仍與進口創新藥存在差距,但以2016年IND申請數據為基準外推7~9年(2023~2025年),國產創新藥當年獲批數據有望超越進口藥。 此外,2017~2019年國內創新藥品種的上市占比穩步提升,也驗證了國產創新藥進入收獲期。
疫苗是醫療領域的剛需品種。孫建認為,基于過去十幾年的研發布局,目前國內疫苗企業也逐步進入品種收獲期,疫苗重磅品種(如13價肺炎和HPV疫苗等)放量,構成醫藥消費領域的核心投資機會。
血液制品在臨床更為剛需。孫建認為,血液制品景氣度將持續上升。如進口白蛋白受海外疫情影響有望持續供給收縮,從全年來看,我國正常的血液制品需求不會減少,其價格處于上升通道。在接下來兩年內,血液制品的景氣度都將呈持續上升趨勢。
此外,隨著中藥審評審批政策的調整以及疫情期間中藥的突出表現,中藥也將得到資本的關注。
對 話
具有持續盈利潛力的成長期企業值得關注
主持人:在資本進入的時候,企業該做些什么?如何從資本中受益?
孫建:對于創新藥企業,可以在確保管理層在一定合理的股權比例下進行融資。另外,要選擇能夠提升自身產品競爭力的研發立項。對于仿制藥企業而言,則需要更多考慮創新轉型,在此過程中也應當注意自身特點和未來整合難度。
主持人:從集采角度來看,您認為醫藥行業核心競爭力的變量接下來會有哪些變化?投資領域要如何做出選擇?
孫建:未來醫藥制造業,無論是仿制藥企業還是創新藥企業,都應當著重考慮成本、質量等市場化競爭要素。在細分領域,創新一定是方向,但在創新升級的過程中,率先受益的是特色原料藥和醫藥外包企業;其次就是擁有創新藥的公司,這些公司逐步進入產品收獲期,且部分產品因為價格談判進入醫保,進入產品放量窗口期。
主持人:如何理性看待醫藥企業的高估值?投資人如何規避投資風險?
孫建:某種意義上,企業估值是二級市場資本博弈的結果。如果高估值企業的后續發展達到預期量級,則現在的估值并不虛高。建議投資人關注處于成長期的、具有持續盈利潛力的企業,以減少投資風險。
來源:中國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