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或成互聯網醫療發力方向
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的線上交流與問診、在線處方及一站式藥品配送等服務,為正常的醫療服務,特別是需要頻繁醫患交流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簡稱慢病)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
積極應對疫情的互聯網醫療給行業帶來了哪些啟示?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后又該向何處發力?業內人士指出,慢病管理或成為值得關注的方向。
政策發力,指明互聯網醫療發展方向
據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2019年7月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慢病成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負擔……慢病導致的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70%以上,成為制約健康的重要因素。同時,慢病的病情延續時間長、病因復雜、服務需求大,需要保持長期高頻的診療溝通,互聯網醫療則為慢病管理搭建了更為順暢便捷的服務平臺。
早在2018年7月,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于深入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活動的通知》,鼓勵互聯網醫院“積極為患者在線提供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服務以及隨訪管理和遠程指導”。此后,兩部門又發布《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對“通過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和‘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作出詳細指導。
3月20日,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各地組織開展遠程會診、網上義務咨詢、慢性病復診以及藥品配送等服務,把符合要求的互聯網診療納入醫保基金的支付范圍,拓展了線上服務空間,緩解了線下診療的壓力,成為醫療服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疫情助推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
疫情期間道路封閉,部分醫院轉為定點醫院或關閉門診,慢病患者的病情復診、藥品配送等受到影響。阿里、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巨頭與專業的慢病管理平臺探索合作,共同組成互聯網“抗疫”戰線。
以醫聯為例,該平臺借助互聯網技術手段,為就醫不便的慢病患者開通“慢病云診室”,提供治療建議、電子處方、送藥上門、用藥指導、心理輔導、生活方式干預以及醫保支付等一站式慢病管理服務,實現“從診到藥再到支付”的服務閉環,降低患者外出染病風險。
同時,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互聯網診療平臺也推出線上慢病復診、續方的服務。例如,2月13日,阿里健康宣布聯合50家藥企推出“慢病福利計劃”,覆蓋10多個常見病種上千種藥品。
后疫情時代,慢病管理如何持續發力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后,互聯網醫療的“抗疫”經驗能否有效轉化為持續使用的成果,成為社會各界尤其是慢病患者的關注點。
對此,有關專家指出,將疫情期間的“戰疫”經驗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勢相結合,同時輔以醫生更多高效的管理工具和助手,大幅提升慢病管理效率,或將成為后疫情時代互聯網醫療行業的主要發力方向。
記者從醫聯了解到,6月15日,醫聯發起“慢病管理伙伴計劃”,計劃在疫情期間攜手廣大醫生,通過互聯網的方式,為慢病患者提供更加完善、便捷的線上慢病管理服務,提升慢病患者的生存質量,構建數字化慢病管理體系。
“在互聯網慢病管理方面,我們將不斷進行精細化運營的探索,通過提供慢病管理工具和醫助為醫生帶來增效,更好地發揮互聯網醫療企業的優勢,為患者提供慢病可視化報告,持續不斷地對各個患者管理標準進行探索。”醫聯相關負責人以該平臺上“醫助”舉例說,配備了“醫助”之后,慢病管理的專業、高效都得到極大的提升。例如,醫生之前只能管理50~100個患者,有了“醫助”的協助后,醫生的患者管理數可大大提升,并且可以大幅節省精力。
來源:中國食品藥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