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營養支持有助于患者康復
當人體遭受重大手術或者創傷后,會產生應激反應,機體為了存活會啟動適應性和防御性措施,比如神經內分泌系統及組織器官的代謝改變,大量細胞因子分泌,多種因素下會造成食欲減退,攝入減少和分解代謝增強,機體儲存的脂肪和瘦組織群迅速消耗。
如果病人本身營養情況不良或者沒有及時獲得營養支持,饑餓(半饑餓)和應激狀態持續存在,將會影響病人的營養狀況和組織器官的結構功能。因此,術后康復期的患者對日常營養的需求會比正常人更高,患者并非簡單的供能,僅僅局限于“吃飯或吃飽”。
那么,術后吃什么好呢,專家建議良好的醫學營養補充能夠促進傷口愈合、組織修復,提高機體對創傷手術的耐受力。
然而康復期的患者,由于術后胃腸道功能不全,消化吸收功能不佳,以及相關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導致的食欲差,進食不足,也不知道術后吃什么好,攝取的營養成分單一,營養攝入不能滿足其高于平時的營養需求,極易發生營養不良,進而影響機體恢復,創口愈合。
據統計外科手術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甚至高達80%,其中年齡>65歲、惡性腫瘤、胃腸道疾病、重癥及病理性肥胖癥患者營養不良風險更高。所以,我們不但要重視康復期患者的營養,還要以科學正確的方法,為他們提供合適的營養支持,幫助他們康復。
患者手術后,除了分解代謝導致的“強制性”大量氮丟失外,多數置身于醫院內多種易感因素和各種治療之中,加之各類創面或者各種留置管導致皮膚,黏膜遭受破壞,正常防御機制抵抗水平下降,增加了感染并發癥的風險,大量的代謝消耗和營養補充不足將導致營養不良,后者會進一步削弱機體的防御機制,并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隨著醫學科學發展和臨床營養實踐,國內外已經有不少研究相繼證實圍手術期(即手術前直至康復)病人以及創傷、燒傷病人的營養狀況與并發癥和死亡率之間有很大的相關關系。
近十年來在臨床營養方面的研究和實踐結果也證實了對較大手術的病人提供及時、合理的營養支持有助于其康復和防治各類并發癥。有學者對一百多例胃癌術后病人進行隊列研究,結果表示患者在圍手術期添加腸內營養制劑,術后腸道功能恢復較早,營養狀況受損減輕,腹腔感染和傷口感染并發癥的發生率下降。
由此再次可見,康復期患者的營養狀況很大程度上影響其預后,對其的醫學營養支持不可小覷。那么患者術后吃什么好?該怎樣進行營養補充呢?可以在患者日常飲食的基礎上,為患者及時且適量補充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FSMP)。
FSMP對于國內大部分臨床醫師們還很陌生,對廣大群眾而言更是“新鮮事物”,在國內還在糾結圍手術期病人是喝雞湯魚湯鴿子湯還是半流質時,國外已經擁有相對完善的FSMP應用體系。
早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FSMP在國外臨床上已經被普遍使用,在歐洲各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應用十分廣泛,其在美國和加拿大稱為“醫用食品”,日本稱為“病人用食品”,歐盟稱為FSMP,是臨床治療和輔助營養支持中不可或缺的產品,并且不少國家已經將這類產品列入醫保報銷范圍。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琳瑯滿目的維他命、礦物質、蛋白質粉等營養食品或健康食品,但它們都是一般的膳食補充品,英語叫(dietary supplements),這些產品無法稱得上醫學營養等級,只是基礎級。
經過科學精細配方,卓越制藥標準,大量臨床驗證的特醫食品廠家整合了醫學及臨床營養學,研發出針對治療期和康復期患者使用的特醫食品,是金字塔級別的營養,簡而言之「特醫食品」是更科學,更有效,更安全的營養功能性食品,幫助患者及健康人群重新享受有品質的健康生活。
本文轉載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